目前分類:2009-Movie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老二,走!

這是部很平凡的電影,故事發生的地方是在離我很遠的中國偏遠山區,內容是小小郵差世代交替的故事,儘管不是引人注目的題材,反而我覺得這樣很好,沒有耀眼的明星與壯闊的配樂,可以細細品嚐導演安排的每一個細節所要傳遞給觀眾的訊息,片名也是直率得出奇,直接就點出這是人與狗在山上的故事,在一個多小時裡,一對父子與一條狗擔綱演出大部分戲碼,兩人的對話展開一處處小村莊各自的小小故事,勾起父子間深深的羈絆與回憶,深沉的份量使這部影片有著別於片名的深刻。
我想說說獨居的五婆那一幕,老郵差親手把孫子的來信交給五婆後,她緊緊地將信按在滿懷想念的胸口,接著小心翼翼的打開信封,將信裡頭夾的錢收進口袋後才請老郵差為他讀信,一聽老郵差為她讀信我只想:「這老頭是胡謅些跟信上內容不同的吧」,本以為是信的內容讓五婆難受才漫口胡說,豈料到原來整封信都是憑空捏造,老郵差的體貼與事實的殘酷不免讓人心中一陣酸楚,哭瞎了的五婆就這樣坐在門口等著,夜夜天天,盼呀盼的等著郵差捎來孫子的訊息,這個秘密,只有獨走於山中的郵差跟陪伴五婆的那把老椅子知道,當然,老二也知道。
藉由這對父子三天來的對話說出整個故事,戲中其他人物因他們的對話而鮮明立體,母親的笑容總是只在父親回家時才是最開心的;老婆嘴裡不說其實心裡是一直想著山裡的故鄉的......兩人就這樣一直交換著彼此的生活經歷與過去對對方的想法,終於勾勒出一幅家庭的景象,他們漸漸拉近之間的距離,找回疏離已久的天倫樂,對家人的關愛一點一滴地滿溢在外。苦郵差的世代交替與傳承,平凡,也不平凡,老二都知道,牠是個沉默的聆聽者,聽每個人的心裡話。

kevin8804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的 又是一部超好看經典老片
El Pacino年輕超帥
馬龍白蘭度演技超讚
整整三個小時大家都生活在西西里黑道家族事業裡

要如何整頓出現頹敗之兆的黑道家族,並成為一代教父?我只能說這是目前為止我最為欣賞的一部經典電影,片中對義大利黑手黨內部描寫之詳細寫實有好幾幕確實是讓我有點震驚,像是那個丟在床上的馬頭讓我驚嚇久久不能忘懷,以及多場槍擊的畫面,現在想來依舊歷歷在目,真是過癮!我必須說,儘管主角是艾爾帕西諾,但是馬龍白蘭度完完全全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維托柯里亞是這一集的焦點,馬龍白蘭度用低沉、細微、沙啞的嗓音詮釋柯里亞閣下,他是個極具威嚴的全能教父,他是雄據一方的黑幫老大,她冷靜、沉著、自信、高明、威嚴,我不知道他是如何揣摩這個角色的演技,簡直是出神入化,他讓柯里亞閣下在動作時顯得很吃力,當他費力地擺出某個動作或表情像是緩慢地從椅子上站起,所表現出的氣勢並非言語所能及,他無聲地向在場的人宣告他的權威與霸氣,面對他,當他沉默不語時才是最該害怕的時候。
艾爾帕西諾這位英俊的小生一開始並不引人注目,藉由未婚妻凱詢問家庭狀況的角度切入,帶出西西里黑道家族的種種荒唐行徑,燒殺擄掠,此時他依然是個不過問家族事務沉浸在戀愛中的小夥子。在父親受到槍擊後,他開始接觸家族事務,有別於暴戾衝動的大哥桑提尼,他的冷靜理智受到父親的青睞,在桑提尼為自己的魯莽付出代價遭亂槍打死後他就順理成章地接手黑手黨大老的位子,然後是連串的大動作,大膽地剷除所有競爭對手與家族內的叛徒,這時才見他的野心與霸氣或許更勝於他的父親。他膽大心細,憑著年輕的衝勁一舉殲滅敵人;他冷酷無情,不顧情面地殺了康妮那背叛的老公;義大利人注重家庭,不為家庭付出心力的人註定不能成大事,所以他又找回凱為他打理家務事。一切都是野心家所具備的特質,他已經準備好以這樣的年紀承繼父親的地位,然後更勝以往,這位年輕的教父扛著柯里亞家族的老招牌靜靜地說著:「我們會讓你無法拒絕。」

kevin8804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種萬年前的老片實在很難寫心得
齊瓦哥是個無法適應時代的淫蕩醫生
是要我寫什麼.....
我只有一個下午能分配給齊瓦哥

對於影片本身來說,大概是年代太過久遠,而今引進台灣的代理公司草率翻譯下,據說原本電影台詞如詩般優美哀戚的「齊瓦哥醫生」,整整三小時看下來,實在是詞不達意的折騰,看著網路上一片氾濫地說著這部片有多麼地令人感動,我只覺得好評越多越叫我難以下手寫出心得,就好像身坐在高級的法式餐廳,一道明明是索然無味的菜四周的客人卻視為美味佳餚般吹捧;但是這部電影在此種條件下看來也並非如此不堪,也是有不少值得讚許的地方,這部電影拍攝經年,在1965年當時花費了1500萬餘美元,換來了逼真浩大的場面,當時的場景不像現在演員站在綠幕前擺擺樣子事後交給特效就能處理成壯麗的景色,所看到的都是真實的場景,配上經典悠揚的旋律,這樣想來就覺得這真的是一部史詩級的磅礡大片。
齊瓦哥如果活在現代,我想他的事蹟會讓人在嘖嘖稱奇的同時因犯上「遺棄罪」而鋃鐺入獄吧!在革命中的俄國,蠻橫殘忍的紅軍白軍塗炭生靈之時,平庸的百姓只求在嚴苛的環境下生存,可我們養尊處優的齊瓦哥醫生更要生活以上,追求自由與浪漫的愛情。
我想齊瓦哥他真的是屬於天真爛漫的那一派,在與表妹結婚後被徵召為軍醫,在前線結識了拉娜過著快樂的行醫生活,我想這點從寫給妻子的家書中字裡行間洋溢著喜悅之情就一目了然,不過說也難怪,身在前線是無法對於國家情勢有丁點的了解的,只是家中生計困難,妻子與岳父看到信的內容也只能無奈地面面相覷。就算與拉娜分別後舉家避居他地,他的心思就像放在市場上秤斤論兩販賣的動物內臟一樣赤裸裸,還天真地以為去鎮上的圖書館查資料可以作為與拉娜幽會的藉口,要不是如此也不至於在往返的路上被紅軍抓去做了兩年的軍醫,回到家找不到妻小的他也不甚著急,只想安靜的與拉娜渡過接下來的生活,天真如他,才會擅自主張拒絕科摩斯基的援手,斷了自己也斷了拉娜的生路,最後的最後,卻還是將拉娜送往科摩斯基的身邊,站在窗邊眺望者遠離的馬車,悲傷萬分的同時卻是全然不知是自己的天真造成了這一切,心臟脆弱如紙的他在人生的最後追逐著拉娜的背影橫死在大街上,也罷,齊瓦哥的人生太過精采,無趣的死法點綴了他生命中註定不會有的平凡。

kevin8804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老夏真是的...
每次都放這麼好看的電影
偏偏有沒時間好好寫他一寫

點:
Dreyman 看情人比事業還重要,坦率的藝術家,但是爲了自己的藝術生涯做了相當程度的忍讓,拒絕表態自己的政治立場
Wiesler - HWG XX/7 冷漠、公正不阿、一絲不苟終生服務為東德秘密警察,卻因介入了Dreyman與Christa的生活而受到處置,他是這一小群人人生戲劇的導演。
Christa-Maria Sieland 看待事業勝過情人,為了自己的演藝事業能夠持續順遂,先是與普頓上床,最後又出賣了Dreyman打字機藏匿處,卻又因心生慚愧而自殺,幫了Dreyman最後一個忙。對俳優來說,一輩子再也無法登台演出是何等的威脅,又Wiesler身為她的觀眾,戲裡戲外,哪個又是自己。

跟中譯片名無關,這全然不是會引起什麼腥風血雨的大風暴,也不是感官刺激的片,而是一部悲痛反省中又帶有些許苦澀喜悅的德語片,坦白講我覺得片名翻得實在是不好,明明英文片名就很明確的說是 "The Lives of Others" (他人的生命),何苦到了台灣取個噱頭十足的名字,好電影自然會讓人發掘出來的。我想從幾個人物各自的立場來看人生這一場戲。
德瑞曼(Dreyman)是個半社會化的藝術家,他自大狂妄,有著創作的靈感與浪漫的情懷,毫不起疑的愚蠢天真使得他不自覺地將自己推入火堆裡;他社會化的一面在於他對政治的沉默不語,不像是好友豪瑟(Hauser),不顧後果地大鳴大放,看見雅斯卡(Jerska)被列入黑名單生不如死的痛苦,不需要文化局長向他說明Stasi是如何處置藝術家,雅斯卡自縊帶來的悲痛已經讓他了解一生無法再創作是多麼深沉的黑暗,於是他只想保全自身,小心翼翼地與官僚打交道,為了最後的一點點自由打斷藝術家高傲的鼻子。才華洋溢的藝術家處在東德共產政權掌控下,無法自由地揮灑,代價不止於此,失去好友更遭摯愛背叛,接連的打擊加上Stasi盯上自己的行動,緊繃的精神如走鋼索般搖搖欲墜。他的本性善良,並不因此心懷仇恨,柏林圍牆倒後惦記著的是在他生活中舉足輕重的竊聽員,他心思細膩,絕頂的藝術家都有此特質,感激地望著這一生無以報答的恩人,「獻給好人的協奏曲」,雅斯卡留給好友的最後一部作品,作為獻給HGW XX/7我想這是最適合的作品了。
克莉絲塔(Christa-Maria),與德瑞曼是兩種不同典型,德瑞曼將愛情放在事業之前,克莉絲塔將愛情放在事業之後,承平之時或許他們是人人稱羨的神仙伴侶,大難來臨各自飛,在受Stasi控制的時空背景下,這個事件只是透露她倆價值觀迥異的引線,或許這樣的結果更好些,克莉絲塔用她的生命讓他們的愛情停留在最美的樣貌,德瑞曼不會記得她的背叛,他們不需要面對最令人難以忍受的結局。對於這腐敗的東德共產體制來說,她倆都是婊子,不過是出賣自己的方式不同,以肉體交換演出,不發一語得以繼續創作,曾經衛斯勒對克莉絲塔說舞台上的克莉絲塔才是真正的克莉絲塔,而舞台下的克莉絲塔是為登台演出才拋棄自我,只為了曇花一現的自由,她確實是追求真正自我的,表演台就是她解放的舞台,她並非為了事業而背叛,而是為了高尚的自由,又被愛情做成的疆繩束縛,始終無法展翅高飛。
衛斯勒(Wiesler)導演,他以一介竊聽員導演著德瑞曼一夥人的下場,既是戲中戲的導演,卻又是他人生中的第一男主角,他的大半輩子都飾演著HGW XX/7,為東德秘密警察服務,他是單位中的楷模,前途一片大好,生活嚴謹而精準的他,直到開始竊聽德瑞曼後才逐漸找回失落已久的人性,隨著德瑞曼生活的開展,屬於衛斯勒的那部份一點一滴地侵蝕這位冷血的探員,他正以一個活生生的人的角色重新審視眼前的一切,就是往後只能當個不見天日的小公務員,衛斯勒往後儘管孤獨寂寞卻也是屬於衛斯勒的,德瑞曼感激他所做的一切,他也該感激德瑞曼賜給她的那些。

kevin8804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身為一個女人,境遇能多悽慘,對愛情能有多絕望,遭到親生姐姐設局被姐夫強暴借腹生子,然後是連串的誤會,十四年後才得以再見到當年的愛人,然而人事全非,想當然爾是回不去的了。這部「半生緣」我很喜歡,當然喜歡的不是故事本身,雖然說歷來都是淒美的故事才受到大眾的喜愛,不過曼禎的境遇實在太令人不捨,這故事很難讓我喜歡,我喜歡的是影片本身細膩的刻畫方式,讓人覺得再平凡也不過,就是這麼貼近日常的生活,我覺得才能讓人細細地去品味那最細微的情感線索;太誇張的情節只會轉移觀眾的注意力到不值得花費心思的部分,對整個故事而言是喧賓奪主,在採光不佳的老房子裡,昏黃的燈光照在有著長年使用痕跡的器物上,彷彿就讓人聞得到木頭的味道,我覺得這才是原汁原味。

最讓人同情的就是曼禎與曼璐了,或許有人會說曼璐可惡又變態,居然設計讓丈夫強暴自己的妹妹,好借腹生子讓自己憑著小孩吸引丈夫的注意力,不過我看的是她的一生,她奉獻自己的青春於風月之中才讓曼禎能順利唸書到畢業,到了沒人要的時候,連媽媽都怕她的身分曝光會影響曼禎的親事,一個人連自己的家人都看輕她瞧不起她,好不容易嫁的丈夫又根本不愛她,如果能體會她所承受的酸楚,又對比青春年華的曼禎那令人嚮往的愛情,如此不平衡下,會做出那樣的事也不是那麼無法理解。曼禎很可憐,但她也有點傻,對自己的愛情沒有堅持的勇氣,在以前父母主掌婚事、交通又如此不便利的時代,即便是現在,南京與上海也不會是太近的距離,若能遇到世鈞這樣的人並相知相惜相愛,我想是很不容易的事了,多拿出些勇氣來追求到底,又能有多難。

不過時代的過錯不是他們的過錯,也不是任何人的過錯,這麼多的操弄與誤會,就是要拆散這對戀人,我想最後這句「世鈞,我們回不去了」就把一切的辛酸與苦痛道盡了,放得下放不下,終究是要放下,鏡頭最後拉回最初世鈞幫曼禎找她丟掉的紅手套那晚,世鈞將手套握在手上時臉上的笑容,我想那是愛情最美的時候,諷刺的是,隨著時間增長,不是事事都能盡如人意,得學會的是放下。

kevin8804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畢竟是有點年份的作品,影片中的拍攝手法讓我在看的時候覺得在許多部分不太自然,有時候左巴常常不明究理做些怪事卻沒有原因,我覺得這是影片沒辦法將人物的情緒傳遞給觀眾,讓人以為片中的人物行為是沒有感情為基礎,我看不出寡婦被割喉以後羅勒究竟有沒有為寡婦難過,短短一句「我沒能救她」對於情感上的線索實在是太少了,也不知道左巴對法國寡婦究竟是什麼感受,法國寡婦死後也不願為他下葬。
羅勒,嬌生慣養的英國作家,他沉默、謹慎、膽怯、壓抑,來到這怪島我想是他一生第一次冒險,我想不是他寫不出東西而是家道中落沒錢花,才不甘不願來這怪島開採礦坑,而聰明如他早該想到在那荒誕不經的怪島上勾引美麗的寡婦會造成什麼後果,幾經思考後看似已下定決心,卻一看到寡婦哭泣又顯得怯弱退卻,他真的有仔細思考過嗎,他那焦慮的過程真的有比較過利弊得失才行動嗎?我看是一時情欲戰勝理性結果而已,畢竟寡婦死時他可是很理性地替自己的生命安全著想著。
寡婦為什麼要哭?不像是想起以逝的丈夫,我想或許是感嘆青春的流逝與守寡的空虛,與上一個男人又是多久以前的事,堅持已久的事,就算是毫不重要的小事,在放下的那個剎那,也總是會有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又何況是對一位寡婦來說如此重要的事,但她的死,推給懦弱的羅勒跟莫名奇妙的島民想是準沒錯。
如果羅勒是東,那左巴就一定是西,熱情奔放、感性、奮勇、慾望的代表,左巴工作時勤奮又專業,當他玩樂時彈琴又跳舞,他是樂天派,典型的享樂主義,其實就是自我中心不負責任的美化代名詞,自知一生都無法隔絕於女色之外,索性先放縱沉溺然後才在適當的時機抽離,這種人也有個悲哀,當他暮然回首發現自己已不再年輕,再也無法像年輕人一般享受生活時,頓時襲來的淒涼寂寞與他所享過的樂子是成正比的,無法調適說不定寧可橫死街頭。
我希望羅勒跟左巴是我的兩位好朋友,當我意氣用事,我會看到因為自己的莽撞而捅出樓子的左巴,然後我會告訴自己冷靜收斂點,否則無法像他如此樂天的我事後會懊悔不已;而我躊躇不決時,我回頭看看羅勒,看他那抱著頭苦思似乎要把自己逼瘋了的樣子,好像事情其實本該不是如此複雜難解,先起個頭以後或許不會那麼難。

kevin8804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13 Mon 2009 02:24
太陽雨
桃樹園
隧道
梵谷
水車村

我知道黑澤明是位很有名的導演,最耳熟能詳的作品是「羅生門」,上過「近代外國文學」後知道是由「竹藪中」改編而成,我沒看過,對於這位國際級導演作品內容與特色為何也不太在意,儘管家中堆著全套作品錄影帶,但這時代想不到一般人又怎麼還會把錄影帶機留著,再者,一個人看這些作品有別於在老師的帶領下與同學們一起欣賞,感受又是不同,總覺得一個人觀賞是件乏味之事,提不起興趣。
初次接觸就是這位大導演晚年的作品,從眼睛所接收到而得的感受來說,我不懂攝影人所謂光線構圖那套行話,單純覺得就算是把一幕幕畫面定格也會是絕佳的攝影作品,構成畫面的線條和諧不突兀,色彩鮮豔飽和正如同學形容猶如宮崎駿動畫,尤其是取景的角度更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這是長年被好萊塢洗腦的我不曾見過的,黑澤明捕捉畫面的角度與手法讓我又驚又喜。記得心得分享時同學說過黑澤明以捕捉光線聞名,我試著回想電影裡關於光線的線索,影片中並沒有過於凸顯光線的印象,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地利用光線讓整幅畫面更浮凸鮮明,像是「太陽雨」一夢中陽光從樹冠的縫隙中灑下,又像在「隧道」裡將隧道出口的路燈以紅色燈泡作為照明更添陰森氣息,又或者是在「梵谷」的畫作裡,以刺眼的光線詮釋梵谷筆下熾烈的艷陽,我並不覺得光線是個主體,反而跟其他元素相輔相成。
以「黑澤明」、「夢」為關鍵字在網路上搜尋作品相關的影評,不少看法都認為七個夢之間相互關聯,並且共同地要傳遞給觀眾一個完整的訊息,既然將黑澤明的電影視為藝術品,很自然地就會在欣賞同一件作品時有不同的角度,是不是要傳達什麼,彼此之間有沒有關聯,在我看來都不是重點,環保意識、永續發展等議題現今人人都了解其重要性,不過別忘記這部電影是在1990年放映的,黑澤明在藝術表現之餘也寓教化人心目的於作品中,我佩服的是他對教育大眾這份使命的堅持。
反正是夢,再怎麼無厘頭、光怪陸離的事件發生都再正常不過,自己也時常有這種經驗,上一秒在學校上著課,一眨眼跳進武俠小說裡,不知道下一刻又是在哪裡,何必強迫每個夢之間都要有合理的關連解釋?況且黃粱一夢,又能記得多少個夢?老師在課上曾問過各位所做的夢是彩色或黑白的,我反思卻怎麼也想不起夢境裡是否有色彩,或者說,在夢裡的我從來都沒注意過眼前的景物有沒有色彩。從小到大,從我開始發夢起,只記得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做同樣形式的夢,有時候我見到不認識的面孔,在未去過或是曾去過的場景中沒命地跑著,後面總有東西追著我,是什麼不太確定也不太一定,可能是凶猛的肉食性動物,也可能是個可怕人物,或是向我吞噬而來的黑暗,夢的屬性時常有不同的組合變化,相同的是─我盡全力卻怎麼也跑不快,後頭的東西沒兩下就輕鬆追上我,在兩者就要接觸的剎那,就跳到下一個夢了,這是我少數醒來後還會記得的夢,或是會中斷我睡眠的夢。
從總的來說,我喜歡這部電影,至少從所看到的五個夢來說,畫面都很美,在老師的帶領下,似乎也能稍稍領略其中的藝術性,這是先前沒機會去心領神會的,發掘色彩、線條、構圖、光線所能帶給自己的感動,對門外漢來說是讓人驚喜的,不過我還是不會自己去找其他的作品來欣賞,跟著老師上課就是了。

kevin8804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電影直到劇終出現「僅以此片獻給1914年耶誕節相信和平的士兵們」、加上老師在課堂上也信誓旦旦地說著這是真人真事後,我才相信這件看似荒唐的鬧劇真的出現在1914年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中。其實心底從沒懷疑過這則事蹟的真實性,越是理想,越讓人想要去相信,深深著迷之餘理性卻又把我拉回戰爭這殘酷的現實,縱使這樣的寧靜是心中的盼望,然而,「你會忘了戰爭,戰爭卻不會忘記你」,而事後擅自停戰不服軍命的士兵們受到處分,正殘酷地提醒著每一個人─我們正在戰爭中。
劇中最喜歡的角色是位神父,最討厭的角色也是位神父,不過是兩位不同的人,縱然有著相同的宗教信仰,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信念。我以為宗教的作用應該是勸人向善洗滌心靈,讓迷途的人能獲得心靈上的平靜,進而擁有平安喜樂的人生,電影中地位較高的神父卻將種族優劣的思想灌注在宗教裡,命令軍人冷血地殺戮,只因為是不同種族,老人、小孩所有的一切卻都必須根除。我想我得重新評估對於十字架的看法,一直以來我以為世上如此嗜血殘暴的宗教唯有回教,現在想的是十字軍東征時,當時的與現在所聽到的教義是否相同,「福音」、「聖者」這些宗教詞彙在我腦海裡盤旋,曾經聽來覺得肅穆莊嚴的詞,如今顯得諷刺。我記得基督教有這麼一句話:「只要你對上帝的存在有一點懷疑,那麼上帝也不再接納你」,確切的說法我記不得了,但總之這是德高望重的老神父用以警告善良神父違反了教義不適合繼續在戰場上幫助同胞,因他也為敵人主持彌撒,宗教何時成為種族限定的特權了?我說,老神父跟那些利慾薰心發動戰爭的人無異,腦滿肥腸,他們都是撒旦。
時常在市區或是校園裡漫步時遇到教友傳教,雖然他們臉上掛著和善的笑容介紹著自己的宗教,無奈同一套口條早已聽到膩,何況時常說沒三句話就不甚禮貌地詢問些非常私人的話題像是感情與壓力等,只讓我更加反感,他們實在應該去上些行銷的課程,學習如何包裝自己的宗教並有效地推廣給他人,而不是拿著那一千零一套方式四處碰壁,說不定收到更多的反效果。我又想起大一住宿時來宿舍向我們這些新生宣傳的社團,對著正聚精會神在線上遊戲廝殺的學生劈頭就問:「你會不會覺得你過得很空虛?」,我想沒有人會對這樣的社團存有好感,偏偏那床位在我右邊的神奇的數學系室友卻與宣傳人員甚是投機,一聊就是兩個半小時,我心底暗自慶幸至少不會對著我說教就是了。
戰爭、宗教本是不相干的兩碼子事,卻被有心人以宗教做號召煽動發生戰爭,甚是可惡,即便如此,無法分辨是非而盲從者也得為自己的愚昧負起責任。從戰爭得利者絕對不會是士兵或是平民,無故犧牲的人心中無力改變、無奈接受,只要施點伎倆讓宗教在人心最徬徨無助時適時地出現,人們就會像溺水者看見浮木般緊緊地抓住這唯一的救贖,在匠心地操弄下戰爭與宗教相互催化,雖然醜陋但著實是有效的作法。

kevin8804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七老八十的老固執
剛失去牽手幾十年的老伴
除了兩個不用裝就很不熟的兒子
還剩下什麼?
一隻老母狗以及一部他親手在1972年裝配的Gran Torino

就算他很老
就算他個性怪異
他也是會寂寞會孤獨
他一天裡最快樂的時刻大概只有坐在前院看著自己的寶貝在太陽下閃閃發光喝著最愛的藍帶啤酒
他需要朋友的陪伴而不是住在飯店級的天殺豪華安養院裡
他愛吃美味的餡料雞而不是硬梆梆冷冰冰的牛肉乾
他一點都不孤僻
只要你帶著善意接近他
試著接受他那挖苦式的幽默
有著太多的人生經歷與智慧他迫不及待全都給你
甚至很自豪地向你炫耀他娶到了全世界最棒的老婆
當他難過時
他自責地不斷發洩直到拳頭上血跡斑斑
然後一個人坐在黑暗中的沙發上
兩行淚從那經歷過韓戰洗禮的滄桑而充滿皺摺的臉頰上悄然滑落.....

Clint Eastwood is the Gran Torino.
縱使歲月催人老
性能已無法與最新科技匹敵
但那迷人雋永的肌肉線條正靜靜地訴說著過去的榮光
直到最後
依然能像當年一樣
儘管是最後一次
驕傲地咆嘯著

kevin8804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